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主持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第八届长城国际中西医心脏病学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17-10-26    作者:社会工作部
    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是由国际著名心脏病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

院心血管学科带头人胡大一教授创立,至今已成功举行28届,今年参会人员达到

2.1万人,目前会议规模是国际第四、亚洲第一的心血管学术会盛会。北京中医药

大学孙思邈医院王显院长自2010年开始在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开辟中西医结

合论坛(长城国际中西医心脏病学论坛)以来,今年已经成功举办第八届长城国

际中西医心脏病学论坛。2017年10月14日至15日,第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中西

医心脏病学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次论坛共分四个专场,分别是

冠状动脉疾病防治与中医药、冠状动脉疾病之中医与西医、慢性心力衰竭与中医

药干预和中医心脏康复之路。本次论坛的主席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院长王显教授。本次论坛邀请到全国中医和中

西医结合心血管领域的多名权威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

代表们参加了此次论坛,其中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的刘建平教授、任

骞教授担任了此次论坛的大会主持。


    第一个专场是冠状动脉疾病防治与中医药,由王显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副院长王伟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刘建平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伟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进行了“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

究”专题报告。他首先论述微血管病变目前是治疗心脑糖肾等重大疾病的难题,

其次从系统构建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出发,结合参松养心胶囊、通心络胶

囊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阐述通络药物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治疗微血管病

变的关键机制。


    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在带来了“传统中医药与心血管疾病—证据和机制”专

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现状,分析了中医和西医体系的主要

差异。他强调中药可作为心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补充或替代治疗,但亟需严

格设计的RCT以评价中药对心血管病远期死亡率的影响和安全性。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范维琥教授以“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为

题,从冠心病的治疗目的和作用角度出发,介绍了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

病心绞痛的方法。他指出,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优

势。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吴宗贵教授以“冠心病患者中成药合理应用”为

题,基于中成药临床应用困惑的现状,根据冠心病病因及诱发因素将中成药进行

分类。他重点提出“芳香温通,通则不痛”,并建议症状期选用芳香温通药,稳

定期选用活血化瘀药。

    第二个专场是冠状动脉疾病之中医与西医,由南京明基医院副院长李新教

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硕仁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毛静

远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任骞教授共同主持。


    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从“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循证研究”方面进行讲

解,首先他分析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和现状,提出了“心气不足、痰瘀互

结”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强调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均为冠心病的主要证候

要素,同时提出益气化痰活血能够减少围PCI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在心脏康复方

面,他介绍了“八段锦序贯康复疗法”对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患者的治疗意义。


    王显教授在“稳定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中医药主战场”的报告中,首先回顾

了PCI“四次革命”与“新概念”,提出PCI必须回归血管本源。他从组方中药、

组分中药及单体中药出发,探索了中西医结合“三维层次”及在络风内动学说指

导下的中药单体涂层球囊。他着重强调了药物是治疗SIHD的基石,应根据需要选

择血运重建方式,尤其关注单体中药涂层支架及单体中药涂层球囊概念。


    吴伟教授以“中西医结合是目前冠心病最佳治疗模式”为题,从整体医学出

发,提出链条式治疗理念,并介绍了坚持冠心病防治五项基本原则,即治其未

生、未发、未传、未变、未复。他强调了随着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循证证据不断积

累,应尤其把握ACS的血瘀、痰浊、热毒、气虚的基本病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红旭教授从“冠脉介入时代中医药干预研

究及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的角度出发,回顾了PCI围术期心

肌损伤中医诊疗的专家共识。同时他介绍了大量中成药对PCI围术期的有效性,指

出中成药对心肌保护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第三个专场是慢性心力衰竭与中医药干预,由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李应东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中勇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黄绍烈教授和中日友好医院李宪伦教授共同主持。


    毛静远教授介绍了《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首先他分析了目前心力

衰竭的防治现状及挑战,认为当前中医药在心衰防止中的作用不为人重视。他带

领团队在综合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文献梳理,总结了众多研究成果,制

定了中医心衰共识,共识认为中医心衰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应根据病情变

化、变证和兼证实行辨证论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林谦教授在“气血理论和慢性心力衰竭”的

报告中,首先回顾了气血理论的基本内容,总结了廖家帧教授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与治疗经验,提出治疗心衰应以益气活血为基本治法,重用黄芪。她指出,中

药、中成药的基础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心衰动物模型可以改善能量代谢调节免

疫;在临床应用方面,运用气血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邓悦教授以“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优势”为题,从中

西医对比分析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医的优势在于整体观下的审证求因,经验医学

正在逐渐向循证医学迈进,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规范化治疗下的精准医学观念相契

合,利用这些优势,应进一步重视中医药在心衰防治领域的地位,使中医药成为

心衰领域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四个专场是中医心脏康复之路,由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瑞杰

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庄少伟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戴小华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振贤教授共同主

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王肖龙教授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循证医

学”的角度出发,他提出了当前该领域循证医学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大规模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较少、许多研究未体现出辨证论治中医特色及评价疗效的指

标和评分有待进一步科学量化等。他认为中医药应从当前的问题出发,寻找研究

的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循证医学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军教授从“心胃同治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方

面进行讲解。他分析了心脏康复的必要性,指出心脏康复任重道远,中医药应积

极发挥其核心作用,并从脏腑相关理论提出心胃同治的方法。从心胃的内涵和心

胃同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入手,回顾了心胃同病的源流考和现代研究,总结

了典型的心胃同治方药,临床效果显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荣教授提出“心脑同治”在心脏康复方面的

重要性。他指出,“心脑同治”是在“异病同治”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的,是中医

整体观、五脏相关思维的创新和发展。他认为,心脑病机相同,治法类似,宜同

时治疗;运用双心同治、血脉共治等治法,可一箭双雕。心脑疾病具有共同危险

因素,心脑同治,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他提出理论和学术上应继续传承创新,

构建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之路,并详细介绍了“七大处方八大法”。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许滔教授以“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单元建设回

顾、展望与实例分析”为题,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心内科的救、治、康一体诊疗模

式建设,强调了心脏康复单元的构建方案。他提出中医心脏康复临床实践方面未

来的计划是建立培训基地,搭建智能互联网平台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彬教授在“中医心脏康复临床实践”的报

告中,回顾了康复医学与心脏康复的发展概况。她着重提出心脏康复中安全是基

石,科学及有效性是核心,个体化康复是关键。她指出“运动为良医”,以运动

为核心的综合康复理念是心脏康复的焦点,中国传统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其

和缓、动静结合的特点逐渐被患者和科研团队认可。

    本次论坛是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领域的一次顶级盛会,得到了众多专家的

鼎力支持。论坛内容全面丰富,专家讲解清楚详实,现场讨论热烈投入,获得了

与会专家和代表的一致好评。本次论坛展示了最新进展,拓展了研究思路,促进

了学术交流,体现了学术传承,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诊疗研

究的蓬勃发展。
分享到: